残友软件:轮椅上的“软件军团”挺进PCB制造业
2020/3/3 9:25:22 来源:本站

一、 深圳一家特殊的软件企业

在深圳,有这样的一家软件企业,员工几乎全是残障人士。

他们和其它软件公司一样,执行着8小时工作制,正常上班下班;也一样参与商业竞标、拿项目,然后组建项目团队完成;一样通过向客户交付软件产品及服务获取营收,支撑公司运营。不同的是,他们几乎全是残疾人,彼此互称为“残友”。

从2007开始,他们依托残疾人人力资源特性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融合之优势,专注技术研发,专注客户价值服务,定位于为各行各业提供深度定制IT解决方案及相关配套软件产品与服务。目前已形成了“PCB数字化工厂深度定制IT解决方案”、“生物科技行业全流程运营IT解决方案” 两大主营业务线,以及其它众多企业运营级信息化平台项目,先后服务过华为、中广核、深联电路、北科生物、万利加集团、南瑞集团、爱迪尔珠宝等众多优秀企业。经过多年耕耘,他们已成长为一家专业化、具备一定规模的知名企业,2009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2年通过软件行业权威的国际CMMI 5级评估认证,2015年12月成功挂牌新三板。

这样的一家一样,又有些不一样的企业,一直活跃在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前沿。在招投标现场,在企业工厂或写字楼里,或许看到过他们的身影,轮椅、拐杖穿梭,服务一个个客户、交付一个个项目,他们被媒体形象的称之为“轮椅上的软件军团”。

然而,与商业上的成果相比,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服务是否真的帮助客户解决了问题,是否真的做出了价值,因为这关乎着他们共同的愿景:实现残障人士有价值、有尊严的人生。

二、 PCB行业结缘…深联电路案例故事

那是2014年,当时这支软件队伍,继续做着原有的软件外包业务,经老客户介绍结识了“深联电路”,正是这次与深联电路的结缘,残友迈进了PCB制造行业。

当时,深联电路发展良好,公司老板欲着手对组织运营进行深入改进,期望进一步提升组织生产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支撑公司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深联电路摸索了ISO、精益生产等制造业先进思想及方法论体系,同时也计划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ERP系统,以全面支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改进成果落地。

当时的“残友”,之前并未接触过PCB,对“残友”来说,这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没有PCB业务经验、也没有大型PCB-ERP相关的案例积累。

所以,对于当时深联电路为什么会选择残友团队作为其数字化建设的合作伙伴,或许有些惊奇,但肯定与双方最初的几次接洽,残友团队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有关:这是一个有激情、有理念思想、懂管理的团队,更是一个真诚靠谱的团队。因为这些比案例经验更重要,有理念理想,才能深入其中,更主动理解客户需要什么;团队真诚,才能互信,更利于双方融合,共同将改进成果落地。


确定合作关系后,在双方团队的推动下,深联电路随即投入近两年时间,做组织级全方位的改进梳理:各项业务的业务流程(正常流程、异常流程),核心业务的关键控制点,每个流程环节的执行规则、工作表单,跨部门的协作规则等,事无巨细、成文成章,并且一边梳理,一边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残友团队深入参与,积极建议,密切配合,以经过实践验证的改进成果为输入,进行业务系统构建,一步步将改进成果固化到业务系统中,逐步运行优化,沉淀出了一套PCB企业专用的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及配套服务方案。


2018年,深联电路深圳工厂全面替换老系统,运行新业务系统;2019年,深联电路赣州硬板厂、赣州软板厂、赣州自动化工厂全面切换新业务系统。至此,深联电路的数字化改造取得阶段性成功,全方位实现了企业级协同:供应链、生产链、财务链互联互通;企业数据纵向、横向贯通;企业内部数据与企业上下游数据贯通;彻底消除了信息孤岛。同时,准确、实时、完整、连贯、可追溯的数据,又为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提供了更为精细的度量分析依据,为下一步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建立全面数字化工厂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三、 PCB企业推行数字化建设的见解

关于什么是数字化工厂,PCB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残友团队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1. 数字化建设的本质以及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首选,数字化的价值边界需要澄清,数字化无法对基础工业的提升产生太大价值,基础工业提升的本质仍然在制造本身,即:材料进步和工艺创新,这是工业领域科研需要攻克的,而数字化的价值本质是通过数字化工具及配套运营模式赋能制造业以提升效率。两者于制造业都至关重要。《中国制造2025》指出,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基础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即:“制造业叠加信息技术提升质量”和“信息化赋能制造业提升效率”。这就好比种地,地种的好不好,跟肥料、种子、工具都有关,数字化能解决的用联合播种机替代你的锄头,至于种子好不好、肥料怎么改进,那是种地本行业要去攻克和解决的问题领域。所以企业在推行数字化之前,对数字化要有个正确的认知,结合行业及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以免盲目,走向弯路……

2. 数字化工厂的特征/目标

首先,从数据上看:

1) 数字化工厂的核心任务是企业级应用数据的全部打通:企业数据纵向(生产链)、横向(供应链)的贯通,企业内部数据与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数据的贯通,彻底消除“数据孤岛”,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数据自由流通”。

2) 实现了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连贯性及可追溯性。

3) 企业的所有行为,都能转化成数据沉淀下来,再经整理、模型分析产生数据价值。初级阶段是企业数据可视化,更高发展阶段是数据的可分析和可预测,再一个更高发展阶段则是数据的可增值,企业通过数据产生收益。

其次,从组织管理上看:

1) 数字化工厂,整合了企业横向的供应链、纵向的生产链以及组织经营核算的财务链,实现了组织全方位协同。

2) 基于信息化软件的业务比例逐步提高,基于手工的人工操作的业务逐步降低。

3) 组织各环节问题,持续暴露、持续改进、持续固化,组织始终处于动态优化之中。

4) 组织管理逐步从事后追责,走到事中控制,进而走到事前预防。


3. PCB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建设:

首先,数字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认知要改变。企业数字化建设,不再是IT部门独自开展的软件实施业务,而是IT部门、OT部门、工艺部门、生产部门、业务部门、数据分析等部门联合开展的业务:深度数字化规划、高度自动化规划、局部智能化规划,管理精益化规划并行统一,共同指向企业最高目标的达成,指向企业最高战略的实现。

其次,数字化工厂建设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工程,数字化运营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组织能力、人才能力。企业应结合自身战略及基础情况,在保持当前运营稳定的前提下,分阶段、渐进式推进,切莫心急追求一步到位,以免将企业拖入深渊。

当前,大部分企业都有以ERP为核心的业务运营系统,可以以ERP为根基,逐步完善,渐进推进。整体分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构建“ERP+”系统。ERP往前端集成CRM系统,往研发和工程端集成PLM/PDM系统,往仓储端集成WMS和TMS系统,往经营端集成财务系统,围绕QCD实现供应链协同。

2) 第二阶段:往生产端延伸,集成MES系统,设备互联,打通生产现场,实现自动化生产。至此,组织的供应链、生产链、财务链基本联通。

3) 第三阶段:往决策端延伸,集成BI/AI/VM应用,进行数据模型化、智能化分析,实现数据增值、经营预测、科学决策。


1. 企业推进数字化建设常见的障碍

企业数字化建设之路并不平坦,很多因素会影响其进程与效果。其中比较常见、影响比较大的几个方面,如下:

1) 缺乏系统性的数字化建设规划:走一步算一步,最终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无法集成。

2) 组织级重视不够,决心不足:高层领导缺乏重视,基层员工缺乏了解/培训,利益相关者普遍不愿意改变。

3) 组织经营管理效率不高:职责不清、流程不明、部门墙严重,组织运营本身存在不足,组织能力、人才能力无法适应数字化经营模式下的规范化、精益化、可视化管理。

4) 信息化基础不够:数字化是信息化的更高发展阶段,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企业缺乏完整的、集成的信息化系统,原有信息化系统不支持企业个性化调整,企业还大量存在着基于手工的人工操作业务,这些等都将影响数字化建设进程。

5) 服务/实施团队不稳定:人员流失、人员变更,造成频繁的过程调整,长期的数字化规划及实施不能稳定持续。

我想谁也不会反对科技带给我们产业的进步,然而,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需要大家共同探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所要讲的这些话题也并非是全然自己的观点,也有与业界同行交流的一些共识,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交流、指正,共同为PCB制造业数字化建设出智、出力。

深圳市残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PCB数字化事业部 田刚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2550号